益海嘉里研发中心董事长蔡南海:创领未来食品的科学家
时间:2021-10-21 11:34:00
作者:益海嘉里
转载:

 

蔡南海教授被誉为全球植物分子生物学顶级科学家。

 

他在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成果斐然,本人及团队发表了48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可控制植物根部生长的新基因”这一研究成果被发表在2002年9月份的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封面,这些成就对世界生物科学的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拥有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等多个学术荣誉。

 

他还是年轻一代科学家心系中国的楷模。蔡教授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福建,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他开始参与到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并在传统的中国粮油食品行业与现代生物技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联通中国与世界。

 

他有着令人高山仰止的科学家风范,也有着幽默风趣、亲切平和的个人魅力,对生活充满热忱。一本中国科研科普书籍《实验万事屋》甚至引用了他的一个观点“会做实验的人基本上都会做菜”。谈到这里,蔡教授笑着说:“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知道这个观点的,不过做实验确实就像做菜,头脑要有创意,手脚要灵活。我们家,我就负责做菜。”

 

 

作为世界生物科技领域的泰斗,1983年,中国政府正式邀请海外科学家参与中国各方面的建设,蔡教授正是这批科学家之一。他受邀担任国家科委顾问,让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与现代生物技术接轨,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前沿的大门,奠定了中国生物技术发展基础

 

在中国生物技术领域,蔡教授可谓桃李满天下。他1973年开始在洛克菲勒大学任职,为培养中国年轻一代杰出人才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各个生物研究所有不少人都曾在他的实验室学习,其中不乏中科院院士。他们学成归国,将科研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地,浇灌出强大的科技力量,滋养出累累硕果,促进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王秀杰2004年从洛克菲勒大学博士毕业后,被中科院作为“百人计划”人才引进,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一篇访谈文章中,王秀杰特别提到了读博期间蔡教授对她产生的深刻影响,蔡教授对中国科研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深深打动了王秀杰,这也是她在美国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国报效祖国的重要原因。

 

2006年,蔡教授与爱国华侨、丰益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益海嘉里金龙鱼董事长郭孔丰相识,开始负责丰益国际全球研发工作,这也促成了他在中国的另外两件大事:一是协助郭孔丰成立益海嘉里研发中心,助力中国成为粮油食品科技强国;二是成立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弘扬中国饮食文化。自此,他与中国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2009年11月18日,益海嘉里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由蔡教授担任董事长,聘请海内外科学家担任高级顾问,并吸纳优秀人才组建科研队伍,围绕谷物、食品、烹饪油脂、专用油脂、油脂科技等领域进行创新研发。

 

研发中心以“创领未来食品”为愿景,引领粮油食品高质量发展。“这是蔡教授对研发中心一个重要贡献。”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姜元荣博士评价,她是研发中心最早的一批科研人员,早在研发中心成立之前,就已经在益海嘉里金龙鱼开展研发工作,在她看来,愿景的梳理与制定为研发工作指明了大方向和目标。

 

 

“未来食品”代表着创新及突破,以前沿技术和前瞻性研究作支撑。蔡教授将酶、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传统粮油领域,如通过酶法酯交换得到有机OPO,这与当今世界重点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议题息息相关,而早在研发中心成立之初,他就已经带领研发团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近两年,他又带领团队引入AI、近红外光谱等新技术,大幅提高检测精度及效率。

 

研发中心总经理、油脂专家徐学兵教授介绍,在粮油食品加工领域,思维很少聚焦到基础农业环节,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快速改变加工业的生态,蔡教授将现代生物技术与粮油食品行业打通,这样的互动是行业的进步,必将影响粮油食品行业的发展。同时,蔡教授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大大加强了粮油食品行业与顶尖基础科学领域的互动,特别是应用科学家与基础科学家的互动,这使得益海嘉里金龙鱼具备前瞻性研究的实力。前瞻性研究是一项需要耗时数年才能收获成果的工作,“这个路途还是挺远挺长”,蔡教授说:“但是前期的技术攻关和储备非常必要,尤其与百年企业相比,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积累。”

 

 

近年来,益海嘉里金龙鱼在国内投资布局大健康食品研发、生产和中央厨房项目,研发中心不仅提供产品支持,更从全产业链层面给予全面支持。

 

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促进国内动物蛋白消费持续增长,从环保可持续及营养健康角度出发,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成为一个趋势,这也是研发中心近年关注的重点。益海嘉里金龙鱼植物肉产品以中国本土优质非转基因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具有类似于“真肉”的味道和营养价值。“从粮食转化为饲料,再饲喂给动物,到最终获得牛肉、猪肉等动物蛋白,这个过程存在一个转化率:5-6公斤粮食大约转化为1公斤动物蛋白”,蔡教授在纸上算起一笔账:“如果14亿中国人食用的动物蛋白中,10%用植物蛋白代替,可节省约420万吨动物蛋白。”因此,相较于进口肉类,发展国产植物肉还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食品的一生要经历漫长的旅程,蔡教授介绍,从农业种植、运输、加工,到最终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整个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中央厨房项目依托集团全品类粮油产品及全国布局优势,引进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入驻园区,实现产品仓储、实验研发、物流运输、销售渠道等资源共享,其中米面油等原料以散装形式供应给园区内食品加工企业,蔬菜等直接在园区所在地及附近区域采购,加工而成的学生餐、营养餐、预制菜等统一配送到社区、商超、学校等,从而大幅节省包装与物流成本,缩短食品旅程,将显著减少碳排放。从消费端来说,产品不仅更健康、安全、营养,而且降低了购买成本。

 

 

十余年过去了,中国粮油食品行业正在向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方向发展,研发中心在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蔡教授、徐学兵教授、姜元荣博士等300多位科研人员努力下,研发中心已发展成为粮油产业特大的研发中心之一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饮食文化的精粹。益海嘉里集团董事长郭孔丰和蔡教授一样热爱中国饮食文化,因此建议由蔡教授牵头在中国成立一家中餐烹饪学院:“他认为中国烹饪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却没有知名的世界级烹饪学院,像法餐在英国、美国等国家都设有烹饪学院。”蔡教授介绍,成立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的初衷很简单,不设商业目标,主要为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2010年9月8日,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在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正式成立。

 

筹建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的经历也成为姜元荣博士的一段难忘记忆,她记得,蔡教授提出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此她和蔡教授一起奔赴海外及全国各地开展调研,探索烹饪学院办学模式。经朋友引荐,蔡教授邀请到中国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院长周晓燕大师担任院长,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中餐烹饪学院。

 

十年来,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在培养高端烹饪人才、推动烹饪科学探索与研究及加强不同烹饪文化间交融和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成立了五星总厨俱乐部、航空总厨俱乐部等为国内烹饪大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并为他们创造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将中国饮食文化传播到海外。

 

 

徐学兵教授认为,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特别有创见性地让基础科学家、食品科学家以及烹饪大师在一个平台上讲述食品的故事,加强了粮油食品行业与烹饪行业的互动,打破了行业思维瓶颈或障碍,形成了更强的产业链思维,这对粮油食品行业又是一个极大的推进。

 

 

在长长的学术成就和荣誉清单中,谈到最有成就感的事,蔡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娶了我的太太。”名和利,都不是他在乎的,这使他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所热爱的科研工作。

 

“蔡教授是一个非常令人敬重的大科学家,他非常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始终沉浸在创新的工作氛围中,激励着我们不停往前跑。”姜元荣博士记得,蔡教授曾组织了一场以“Future Food,Future Flavor”为主题的创新大赛,为研发中心注入了新的创新理念和活力。

 

 

蔡教授定居美国,每年不辞辛劳越洋奔波,一年要来中国7-8次,约有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国。受疫情影响,2021年5月才辗转来到中国,距离上次在中国已经时隔一年半。在美国的一年半也是他和太太两个人单独相处最长的时间,他每天在家看书、健身、上网学习,负责家人的一日三餐。心理、历史、经济、政治等书籍都是他的阅读书目,他认为做科研不能局限于专业领域,其他因素往往也会对科研工作产生影响。

 

中国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蔡教授说,在国外生活50多年,从来没有看过其他国家像中国一样在食用油领域倡导营养健康理念,中国人多,年轻人又很聪明,手机支付、抖音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粮油食品企业不能和消费者脱轨,要紧跟时代发展,研发人员要对新生事物持拥抱的态度,始终保持积极地学习热情和开放的学习心态。

 

从美国到中国,从大学到企业,蔡教授对人才的培育从未中断。研发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培育粮油食品专业人才,这种培育不是局限于一家企业,而是面向整个行业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无论是在生物学领域所达到的学术高度,还是在推动科学交流、培养和延揽人才、大力推动创新方面,蔡教授都堪称楷模。言传身教中,蔡教授的科学家精神在科研人员身上得到了传承,激励他们以满腔热情投入中国粮油食品事业。

 

 

治学严谨、勤奋好学、充满好奇心、开放性思维”,是科研人员谈到蔡教授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他不仅熟知最新的学术发展动态,对产品的市场发展动态也有很好的洞察,因而从研发整体战略到详细的学术研究等各个层面都能给予研发人员全面指导,从而使年轻的研发人员对未来发展蓝图有清晰认知,与蔡教授接触较多的研发人员吴学智对此感受颇深。 

 

曾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就读博士的丛芳,2011年毕业前夕经校友介绍了解到研发中心,因为看中了蔡教授在学术界的实力,相信可以在这个平台不断收获成长,选择回国加入其中。蔡教授始终保持乐观的科研心态,每当研发项目遇到挑战,他不会责备团队,而是给予鼓励,常与团队共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也是他在洛克菲勒大学办公室悬挂的一幅字。

 

徐学兵教授回忆,刚入职研发中心时,蔡教授经常查找他发表过的论文,并交流讨论油脂领域最新进展,以至于蔡教授作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对油脂领域的了解也非常专业,“蔡教授的学术背景及丰富全面的经验背景形成的跨学科思维,对科研工作很有启发,他的勤奋和好学是研发人员终生学习的榜样。”

 

从1983年第一次来中国,蔡教授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下一个十年,他为研发中心设想的愿景是:To be a Top R&D Center in the World,成为世界顶级的研发中心,吸引顶级的人才,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将开发的产品要卖到全世界各地区,成为其他企业学习的金标准,他也希望在退休之前能够看到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中餐烹饪学院。

 

可以预见的是,心态年轻、拥有好奇心的蔡教授,仍将陪伴益海嘉里金龙鱼、陪伴中国粮油食品行业在路上,与科研人员共同见证十年后的中国。